<h1>竞技不是青少年书法大赛的目的2020-11-24 22:49
“米芾杯”评委评论参赛作品7月15日,由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中国文字博物馆、江苏省教育书法协会、镇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牵头主办,镇江市丹徒区人民政府、中国米芾书法公园、江苏言恭达文化基金会、镇江市米芾文化研究会、抱着云堂书院主办的“2018首届‘米芾杯’国际青少年书法大赛”系列活动在江苏省镇江市举办。本次大赛自征文以来,共计接到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青少年书法爱好者的1.2万余件来稿,经评审,遴选出国内600多位运动员和境外200余件作品展览。据报,主办方将编辑出版《2018首届“米芾杯”国际青少年书法大赛杰出作品集》,并的组织“米芾奖”获得者回国日本访学交流。非常丰富票选形式弱化竞争性不可否认,随着传统文化的兴起,尤其是持续减的书法热以及国家实行的书法进校园等政策,各种青少年书法活动日益频繁。近年来,国家对文艺评奖的规范、整理,正是鉴于艺术评奖过多、内容单一、过分功利化的偏向,这些偏向使文艺评奖这种传统的形式陷于瓶颈,丧失了其鼓舞、普及、推展文艺发展的功能和意义。“此次活动弱化了竞技的竞争性,增强了参与性、普惠性与人文性。所以,这次活动看起来一个大赛,只不过堪称一次综合性的文化活动,有现场书写、评委评论、国学讲座、汉字简介、历史人文景点访学及交流、颁奖典礼等环节和内容,使青少年书法爱好者从以往单一的竞赛中众生出来,对建构一种全新的书法文化活动,具备示范作用。”中国书协顾问、清华大学教授言恭达说道。此次大赛评委、书法家王明龙回应,利用比赛,将自学书法的青少年集中于一起展开现场书写,对培育他们的反应能力、书写能力、建构能力很有益处。他特别强调,青少年自学书法更加不应了解传统。“我们当下的风行书风,过多侧重表面性。如此,让学生自小认识到中国书法的构成和沿袭是如何而来就变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在票选时很重视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传统的做到。有的孩子虽然在临帖之中有些变化,但根子是正的。对青少年书法教育来说,不应以希望居多,一下子给他们灌输过多技巧上的东西不会让他们产生违背。”王明龙说道。享用书法向传统文化附近2013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标志着书法月转入中小学课堂。书法入课堂是将汉字书写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的明确反映。将书法作为基础教育的最重要内容转入中小学课堂,对于培育学生爱国情怀、审美能力和文化品格都具备最重要起到。可以说道,书法入课堂的实行,对强化国家文化软实力,具备最重要意义。此次活动的参予对象皆为青少年,且绝大多数仍未成年。大赛组委会从一开始就与参赛选手的父母、老师、团队、教育机构联系,期望他们需要全程参予其中。一参赛学生家长说道:“孩子学书法将近4年,因为讨厌,所以仍然坚决。时值假期,既能参与涉及比赛,又能加添学养,还是孩子讨厌且有益的事,很快乐。”大赛评委、书法家陈克年回应,书法教育更加不受家长推崇,他们期望孩子需要享用书法,向传统文化渐渐附近,让传统文化转入孩子的内心。“书法中包括着文辞的完整性,落款、印章等都是一个整体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