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如何看待苏派美术教学体系对我国的影响2022-01-07 22:49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格拉西莫夫列宁在讲坛上1928-1930年纵览俄罗斯美术发展史,我们可大体将它总结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代俄罗斯时期,也就就是指公元9世纪基辅罗斯构成至17世纪彼得大帝改革前。在这段时间,一方面俄罗斯民间艺术经过东斯拉夫各部落和一些非斯拉夫部落的融和渐渐成型,另一方面随着封建制度的奠定,拜占庭文化在罗斯拒绝接受基督教后,对俄国社会特别是在是上层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第二个阶段就是指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女皇统治者的整个18世纪。这是俄国的改革和欧化时期,俄国艺术在意大利和法国古典艺术的影响下很快发展,开始划入欧洲文艺的轨道;第三个阶段是19世纪上半叶,这是俄国民族艺术的奠下时期。18世纪中期正式成立的皇家美术学院,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培育出有一批确实的本土画家,他们排便本民族的空气,吸取民族文化的养料,具备俄国特色的美术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第四个阶段是19世纪中叶以后至20世纪初,即从抨击现实主义到所含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因素的各个新的流派的经常出现。这时期的俄国美术,由于走进了象牙之塔,紧密注目联系现实,以求在题材、体裁、风格和手法上构成多样性与独创性,使俄国美术突破西方的围城,独立国家于世界艺坛,并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与同时的法国美术并驾齐驱,各领风骚。我曾从俄罗斯的远东到莫斯科、圣彼得堡实地考察过许多大小美术馆和美术学院,体会颇多。尽管俄罗斯经历了制度的巨变,但一以贯之的美术教学体系或许没有不受什么冲击,一切照旧有条不紊,规规矩矩。即便在基本建设方面很少投放,比如列宾美术学院,作为世界知名艺术学府的内涵并没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黄。但是从另一面看,脱节的衰退也不是没,陈列在美术学院走廊橱窗里的作品,总给熟悉巡回演唱画派和苏联时期作品有似曾相识之感觉。凡事有一利就无以有一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