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红杏,无限春光——叶绍翁《游园不值》冠绝唐宋的密码2022-04-10 22:49
杏花孔雀图(清)吕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想起咏红杏的诗,大家总不免回想南宋中期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幸不进。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南宋江湖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存诗四十余首,多刻画乡里田间的隐逸生活,诗风甜美野逸。但在群星美好的古代诗人群体中,叶绍翁并不尤其的引人注目。他之所以广为人知,多半拜为这首诗所赐给。将近人选宋诗,完全没收这首诗的,尤其是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联成,莫不对之推崇备至。尤其是钱钟书先生,在其名著《宋诗选录》,旁征博引,通过与历代咏红杏的名诗名句一一对比,来突显这句诗的精巧之处: 这是古今传唱的诗,只不过一脉相承于陆游《剑南诗稿》卷十八《立刻不作》:“平桥小陌雨初缴,深日穿云翠霭沉。杨柳不菩春色折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过第三句写出得比陆游的新警。《南宋群贤小集》第十册有另一位“江湖为首”诗人张良臣的《雪窗小集》,里面的《偶题》说道:“谁家池馆静萧萧,斜倚朱门不肯敲打。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第三句有闲字填衬,也不及叶绍翁的远比明确。这种景色,唐人也曾刻画,例如温庭筠《杏花》:“杳杳艳歌春日午,出有墙何处于隔年朱门。”吴融《途中闻杏花》:“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于是以独愁。”又如《杏花》:“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但或则和其他的情景掺入排序,或则没放置在一篇中留给印象深达的地位,都不及宋人写出得这样醒豁。 就诗歌而言,唐代是巅峰,宋不及唐是共识。但钱钟书先生尤其认为,单就诗杏花而言,由于唐人要么没把杏花作为主体景物,要么咏杏之句没决定一篇的核心方位,故在唐人之作并不如宋人警句远比引人注目。而在宋人咏杏的诗篇中,叶绍翁这首小诗,虽一脉相承于陆游《立刻不作》,以其独有的匠心青出于蓝,冠绝一时。不消说,在钱钟书先生显然这首诗就是咏红杏的代表作了。 杏花是诗人的宠物,自古以来,咏红杏的篇什显然数不胜数,新意迭出。叶绍翁的这首小诗,之所以人见人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打破唐人而远胜宋诗,显然有他精辟的匠心。虽然从所写的景色来看,唐宋诸贤之诗,大都与叶诗相近,如吴融、温庭筠的诗句所刻画的都是春天里院落一角的出墙红杏枝,但都不如叶诗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