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法“韵”的晋、宋之别2020-12-15 22:49
书法“晋尚韵”“宋尚意”,是明梁巘《评书帖》中明确提出的知名论点。只不过,“韵”“意”作为审美范畴,两者传遽交织,并无大的异致,仅有因以一字总结朝代标志,才随之区分,这也是后期书论家多将“韵”“意”分而演绎之缘由。实质上,宋尚“意”亦尚能“韵”,“韵”某种程度可代表宋书法特征。当然,宋“韵”较为于晋,有同也不知。“韵”内涵派生约分成这几个阶段:先期以音乐的余绪转入文论系统。汉蔡邕《琴赋》:“繁弦既惮,雅韵复扬。”晋葛洪《抱朴子·博喻》:“丝竹金石,五声诡韵,而快耳不异。”“韵”指乐曲声恨但意味仍在持续高亢。中期以士人形外的风神转入人格品藻之中,如《世说新语》中说道向秀“有拔俗之韵”,说道孙兴公“卫风韵虽不及卿诸人,灌入处亦不将近”。随后又以天地万物之外的“无形无互为”转入晋清议玄学思潮。近韵、雅韵、清韵、天韵,沦为玄学主题词,回应人生那种赏会山水、心游太虚、体性得道的价值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