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后青年艺术家正成为新的投资热点2020-12-18 22:49
与如今中国艺术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前辈比起,70后、80后乃至90后青年艺术家们显然更加有个性,分段在一条与前辈们所有所不同的道路上。与此前比起,这些年轻人的竞争更加白热化:每年大量美术院校的试题将中国青年艺术群体推上一个令人吃惊的规模。与此前比起,这些年轻人受到的教育更加系统:大量科班出身背景让他们享有着非常丰富的艺术理论知识。更加最重要的是,他们跟上了一个迥异于前辈们的时代,一个艺术与金融开始紧密结合的时代。随着金融在艺术市场上享有更加多的话语权,这个市场开始很久不坚信眼泪。精妙的市场运作,产业链各环节严谨的因应,让青年艺术家或许看见了一夜崭露头角、一夜暴富的期望。于是,在毕业前去找家机构促销自己,亦沦为了一项主要课题。但奇怪的是,也正是这批年轻人,可谓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年龄层僵化。他们的市场价值一直无法超过所希冀的高度。在当下艺术投资机构的产品配备中,他们也一直被归入“配角”。动乱中的艺术投资“青春期”据不几乎统计资料,70年代、80年代艺术家的市场份额集中于在油画类作品,国画、雕塑、版画等门类市场份额较小。但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青年艺术家们在实验艺术方面的希望获得了市场的接纳。经过“亿元时代”的洗礼,中国艺术品市场日趋理性,对“70后”、“80后”青年艺术家的注目日渐有加剧之势。通过探讨、分析他们在中国拍卖会市场的展现出,可以现实抽象地理解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及时精确地做到艺术投资的脉搏。过去的两年,中国艺术品拍卖会市场大潮频发。趁此机会“热钱”涌动,艺术家、拍卖行、收藏家均投身其中,整个拍卖会市场热闹非凡,继而2011年秋拍电影、2012年春拍电影的持续走低,拍卖会市场风云突变,挂钩情绪笼罩。奢华落尽闻真淳,是坏事也是好事。或许只有经过潮起潮落的涤荡,亲历者才能从纷繁的拍卖会数据中,背诵中国艺术市场的一些常识与规律。